详情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造福百姓所做出的重大决定。山东省高度重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项目实施8年来,充分发挥了政府保障民生、促进公平的兜底线作用,体现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素养不断提升。
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每年由国家根据当年度经费补偿标准,从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中进行遴选,同时考虑居民健康需求、干预措施有效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能力及其成本效益等因素来选择和确定。山东省2009年项目启动之初人均补助经费标准为15元,此后逐年提高,至今年已达人均50元,服务内容也从9大类22项扩展至目前的12大类49项。这些服务项目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针对全体居民的个体服务,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第二种是针对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3类重点人群的个体服务。具体包括为0-6岁儿童定期生长发育检查以及免费接种疫苗服务;孕产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和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价;0-36个月儿童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指导。第三种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以及艾滋病等5类重点疾病患者,分别提供随访、转诊和用药指导等个体服务;第四种是面向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
这些服务主要由遍布城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提供,居民自愿、免费接受服务。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均等化是指每个公民享有服务的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但服务是根据居民需求特点提供的,而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服务。目前服务的重点是3类重点人群和5类重点疾病患者。

项目从2009年启动转眼到今年已经实施8年,先后经历了建章立制、扩面提标和提质增效等阶段,服务内容不断扩展,覆盖人群逐步扩大,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8205.91万份,有一半以上人群的健康档案在门诊或住院的诊疗行为中得到更新和利用。2016年全省有801.75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了免费健康查体,查体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腹部B超等;有744.45万名高血压患者、254.80万名糖尿病患者和34.48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了随访和免费健康查体服务,规范管理率较国家要求高约15个百分点;对2.26万名肺结核患者和1056名艾滋病患者每年分别进行了服药督导管理;对531.39万名儿童提供了生长发育检查服务,对89.86万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了上门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健康教育以村、居为单位实现了全覆盖。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连续多年保持稳定态势,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山东省项目工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肯定,连续3次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组织的考核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国家财政资金奖励。2016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较2011年下降了20.03%。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16%上升到2016年的12.08%;18岁到69岁居民标准人日调味品食盐摄入量比2011年下降19.09%,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控制。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0岁,比2010年项目实施之初的76.46岁提高了2岁多;孕产妇死亡率由2009年的22.24/10万下降到12.6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8.47‰下降到4.53‰,健康效益十分显著,使山东省居民健康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下一步如何实施:
一是科学考核,精准指导。加快省级项目监管平台建设,将年度专项考核与日常监管、质量评价相结合,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认真做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专业化复核升级行动,让居民健康档案更专业、更好用,夯实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管理的基础。针对项目实施的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和措施,加强指导和督导,推进项目均衡发展。创新项目服务模式,着力消除服务空白点,扩大职业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覆盖面,提高居民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二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型、内涵提升的主要依托和关键抓手。随着签约服务覆盖人群的扩大,基本公共卫生个体服务将逐步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二者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下一步我们强化措施,将指导各地尽快建立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外部支撑和内部激励机制,以重点人群为重点,在医防结合、服务融合上下功夫,逐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今年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签约服务全覆盖。同时以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为契机,力求在机制上有突破、服务上有创新,着力做好项目在管居家老年人签约服务,让服务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三是大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服务水平的有效工具。我们将继续加大省、市级信息平台和基层卫生计生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签约服务互联互通和医疗机构之间纵向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项目监管平台,实现项目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展示。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向居民推送或开放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让居民可以随时查询、利用自己的健康信息。
四是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体系强,基层卫生服务才能真正落地,群众才能真正满意。我们将按照省委办公厅鲁办发〔2015〕53号文件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指导各地科学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基层卫生机构实现“四类五化”目标,即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类机构实现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5方面的标准化。通过完善体系、提升能力,努力为全省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为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围观吧把“医养结合”项目开进中央党校
下一个:
慢病管理平台新贵—优医汇
上一个:
围观吧把“医养结合”项目开进中央党校
下一个:
慢病管理平台新贵—优医汇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逸华路星达嘉湖工业园2号厂房2楼 400咨询热线:400-8040-622 公司电话:0760-89871278 公司传真:0760-89871279
版权所有 © 2019 广东徕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54791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中山
